7月30日,中央文明辦發布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榜”湖北省共有7人上榜!其中,宜昌市點軍區博愛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冉存英當選“助人為樂”類中國好人。
冉存英指導學生做手工,讓他們也能有收入
冉存英,女,漢族,1969年6月生,民革黨員,宜昌市點軍區博愛特殊教育學校校長。2003年,為了幫助和自己兒子一樣的孤獨癥兒童重獲新生,她創辦宜昌市博愛特殊教育學校,后將學校轉為公益型、非營利性民營機構。21年辦學路博愛無疆,她把來自湖北、內蒙古、河南、廣東等全國20多個省市3000多名孤獨癥孩子,都當成自己的孩子無私付出,幫助幾百名孩子成功康復重回校園。她刻苦學習,成為全國孤獨癥、智力障礙學科帶頭人,其事跡被人民日報客戶端、光明日報、新華網、中新網等媒體廣泛報道。她先后獲評“荊楚楷模”“湖北好人”“湖北省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抉 擇——從絕望的母親到操心的校長
冉存英與“來自星星的孩子”一起做游戲
1999年,冉存英6歲的兒子被確診患上了孤獨癥。她帶著兒子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四處求醫,但希望一次次破滅。
眼淚流干,冉存英發誓,一定要治愈兒子的病,至少能讓他生活自理。多年求醫,冉存英知道孤獨癥只能依靠康復訓練和特殊教育,但帶著兒子求醫4年,已經錯過了最佳康復訓練期。
2003年,為了救兒子,也為了挽救更多孤獨癥兒童和他們的家庭,她在丈夫和親友的支持下,辦起了宜昌市首家孤獨癥兒童康復機構——宜昌市點軍區博愛特殊教育學校。
求 索——從四處家訪招取3個學生到3000多個孩子慕名而來
冉存英與學生一起做蛋糕
建校之初異常艱難,不懂專業怎么辦?學!她找遍宜昌所有的書店和圖書館,還去外地參加專業培訓,像海綿吸水一樣盡可能吸收一切對孩子有用的知識……并陸續獲得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C—PEP評估師、特殊兒童心理教育評估師等專業資質。
特殊教育師、康復訓練師難招,她就招幼師和普師再來培訓。不論省內省外的專業培訓,冉存英都派老師參加,要求所有骨干教師“持證上崗”。沒有資金,夫妻倆辭去工作把買斷工齡的錢全部投入,又四處找親友借錢。沒有場地,她找人借用了一層樓和一個院子。沒有學生,她帶著同事,一家一家地走訪......
隨著培訓規模的擴大,為了讓更多貧困家庭的孤獨癥兒童能接受康復訓練,2012年,冉存英決定將自辦的學校轉為民辦非企業單位。這一轉,意味著放棄前期數額不小的投入,自己將不能享有學校盈余,也只能以員工身份領工資,但最大限度減輕孤獨癥孩子的家庭負擔。
學校創辦時只有3個學生、4個老師,發展到現在,公益培訓面積增加到2000多平方米,擁有專業資質的教師50余人,在校學生200余人。21年來,學校接收了來自湖北、內蒙古、河南、廣東等全國各地二十多個省市的孤獨癥孩子3000余人,免費為家長咨詢上萬次,學校規模和培訓水平在全國名列前茅,學校已成為國家、省、市殘聯定點康復機構,是中國殘聯孤獨癥定點兒童康復教育試點項目扶持的五十家機構之一。
愿 景——從艱辛鑿開一扇窗到同心撐起一片天
冉存英在西安參加孤獨癥服務機構負責人會議
在冉存英看來,孤獨癥人群最重要的是融入社會。不僅僅是有的個體能夠通過工作謀生,而是社會大眾對這一群體的接納。
2014年10月,她創辦了湖北省首家心智障礙人士支持性就業公益性示范餐廳“雨人筷樂餐廳”。學校的孩子參與餐廳的擇菜、洗碗、保潔、服務等工作,打開他們與社會融合的窗口。雖然由于種種原因,餐廳營業兩年多后關閉了,但對于孩子“生存出口”問題的思考與探索,冉存英一直在進行著。
2016年,在宜昌市殘聯就業中心的支持下,冉存英發起且運營的宜昌市首家殘疾人支持性就業培訓基地正式成立,開設手工制作、糕點烘焙等項目,已培訓上百名16歲以上的孤獨癥患者。
“希望全社會都能了解、理解、關注孤獨癥患者,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冉存英說。
好人就在我們身邊,在平凡中創造不凡。平民英雄、凡人善舉溫暖了社會。向好人學習!向好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