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甘肅地處沙漠分布區與黃土高原區,干旱半干旱區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72%,區域自然資源稟賦差,用水困難問題突出。如何解決甘肅高質量發展的缺水問題,是全國政協委員、民革甘肅省委會主委霍衛平關注的重點問題,今年他提交的《關于加快調整黃河“八七”分水方案,保障黃河上游高質量發展的建議》《關于加快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建設的建議》《關于將河西走廊調水工程納入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規劃的建議》,全部與此相關。
“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提出加強黃河‘八七’分水方案調整重大問題研究。”霍衛平說,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堅持生態優先,大穩定、小調整,優化細化《黃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國家“八七”分水方案),下游地區要更多使用南水北調供水,騰出適當水量用于增加生態流量和保障中上游省份生活等基本用水需求。
“黃河‘八七’分水方案分配給甘肅省黃河地表水耗水指標為30.4億立方米,占總流域耗水指標371億立方米的8.2%;人均耗水指標為168立方米,占人均自產水資源量的24%,為全流域人均水平308立方米的55%,也遠低于相鄰省區的人均水平。”霍衛平認為,多年來,甘肅省受黃河“八七”分水指標限制,重大水利項目前期工作推進困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受到很大影響。
根據《甘肅省水安全保障規劃》,在充分考慮極限節水、深度節水的情況下,到2035年全省缺水仍將達到23億立方米。就當下而言,甘肅水資源總量已較上世紀減少16%,黃河流域減幅達20%,由于來水減少,導致部分河流斷流天數持續增加,莊浪河、渭河、涇河在甘肅境內年均斷流天數17~67天不等。
霍衛平在調研中發現,即使在充分考慮極限節水、深度節水的情況下,到2035年甘肅省缺水仍將達到23億立方米。就當下而言,甘肅水資源總量已較上世紀減少16%,黃河流域減幅達20%,由于來水減少,導致部分河流斷流天數持續增加。“近年來,通過大力加強水利工程建設,甘肅省缺水問題有了較大改善,但尚未根本扭轉,發展的一大突出短板仍然是水資源短缺、水指標不夠的問題。” 霍衛平解釋道。
為解決上述問題,霍衛平建議,希望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加快黃河“八七”分水方案的調整,并在“八七”分水方案調整過程中,充分考慮甘肅實際情況,給予傾斜支持。
那么,河西走廊該從何處調水?霍衛平將目光投向南水北調西線工程。202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南水北調西線工程是“連通長江、黃河及西北內陸河水系,為黃河流域及河西走廊地區供水”的重要戰略部署。
霍衛平了解到,目前,國家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規劃初步方案,有上、下線兩條線路方案,上線工程調水40億立方米在甘南州瑪曲縣賈曲入黃河,下線工程調水130立方米在定西市岷縣中寨鎮入洮河,從而解決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等六省區缺水問題。
“由于氣候變暖,祁連山冰川消融,雪線上升,凍土沙化,地表水補給減少,地下水位下降,致使主要的內陸河流斷流,羅布泊干涸,騰格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在民勤縣以北的阿拉善盟合攏。”霍衛平說,2022年,河西出現60年來最嚴重的干旱,沙塵暴頻數增加。水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直接威脅“大西北”的生存發展,直接威脅國家“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的實施。
面對這一現狀,霍衛平建議,對西線工程的上線、下線功能進行明確分工。上線工程要堅持“高水高用”,在龍羊峽水庫解決青海東部、甘肅河西五市、內蒙阿拉善盟等地區用水問題,遠期可展望向新疆東部地區供水;下線工程經過九甸峽、劉家峽、黑山峽、古賢等水庫的逐級調蓄,解決甘肅中東部、陜西、寧夏、內蒙古、山西等地區的用水問題,同時由九甸峽引水經臨夏、蘭州向河西調水,建設河西走廊第二供水工程。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是我國最具戰略意義的水資源配置工程之一,實施后可全面提升各受水區域水資源配置能力和生態用水補給能力。”加快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建設,也是霍衛平關注的焦點之一。
記者了解到,河西走廊調水工程是西線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調水有效利用的重大工程,目前兩條線路方案均涉及甘肅和相鄰省份,跨越黃河、大通河等跨省河流,穿越祁連山脈等復雜區域,工程量大,投資量大。為此,霍衛平建議,國家有關部委和南水北調西線專咨委組織力量深入河西走廊等地區,開展氣候變化、水資源演變、生態環境等相關考察調研,對調水的必要性、緊迫性進行深度論證;將河西走廊調水工程納入西線主體工程,由國家層面統一規劃、同步實施,從根本上筑牢西部生態安全屏障,保障國家戰略通道安全。
來 源| “團結報團結網”微信公眾號
作者 _ 聞超
海報 _ 聞超
本期編輯 _ 許晨星 李艷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