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凍雨席卷了湖北省,萬物冰封的奇景和被滯留的旅客一同登上網絡熱搜。“這次湖北凍雨災害,對農林業損害很大,你去看果樹,有葉子的基本都斷了。”王紅玲對記者說,“近年來,極端天氣頻次更多、范圍更廣、強度更大、不可預見性更強,給糧食及農業生產帶來嚴峻考驗。”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王紅玲提交了《關于提升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的建議》,她表示:“應持續強化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加快實現農業適應極端氣候相關技術的突破,增強農業應對自然災害的韌性和適應性,讓糧食及農業生產真正實現從‘看天吃飯’到‘知天而作’的轉變。”
王紅玲分析,以湖北省為例,目前監測預警不夠精準,丘陵山區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農業抗災還較薄弱。
因此,王紅玲建議以夯實穩產高產基礎為重點,繼續加大農業防災減災支持力度,積極謀劃農業防災減災四大工程,加快構建農業應對極端天氣防御體系。
王紅玲建議從四個工程入手,一是聯動機制共建共管工程。優化完善由行業管理部門、災害防御重點單位、專家團隊等多方參與的會商機制,綜合研判極端天氣對敏感區域農業生產影響,提高風險實時動態研判能力。
二是監測預警能力提升工程。監測預警能力提升工程。提升沿江武漢、荊州國家農業氣象試驗站監測預警能力,完善國家級、省級農業氣象服務中心建設。
三是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工程。以災害多發地區、糧食主產區為重點,在高標準農田建立農情、小氣候綜合觀測站網。推進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加強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強化江河防洪治理。
四是農業抗災能力提升工程。積極開展耐高溫、耐澇漬、耐低溫等適應極端氣象條件的種質資源開發與利用。開展農業防災減災新技術、新材料和新產品研發,因地制宜完善抗災生產農藝技術措施,增強作物抗逆性和耐旱耐澇能力;加強動物防疫和重大病蟲疫情田間監測。
“特別是現在涉農保險與農業防災救災體系尚未有效結合。補貼對象、補貼形式等都需要進一步細化。”因此,王紅玲還建議積極探索現代金融創新模式,推動涉農保險從“保成本”到“保收入”,“保大宗”到“保特色”,“保農業”到“保產業”轉型升級。
來 源| “團結報團結網”微信公眾號
作者 _ 薛蒙蒙
海報 _ 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