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綠色低碳發展,是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專職副主席、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革江蘇省委會主委陳星鶯向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提交了4篇提案,其中,《關于更大力度推動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的提案》是她多年關注綠色低碳發展的又一力作。
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是陳星鶯念念不忘的夙愿,多年來,她持續深耕這一課題。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僅在全國“兩會”上,她就先后提交了《加強用戶端能源互聯建設,促進城鎮綠色可持續發展》《關于加強電能在終端能源的消費比重改善能源結構和用能效率的提案》《關于加強農村光伏產業專業化建設 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的提案》等12篇關于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提案,傾情為綠色低碳發展建言。
2018年5月,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當時剛剛任職民革江蘇省委會主委、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省長不久的陳星鶯激動不已。她認為,這表明國家已經將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作為關系中國共產黨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她抓緊點滴時間,在火車上奮筆疾書,寫下了《秉持良好生態環境 展現新江蘇“最靚顏值”》,發表在《人民政協報》上。在文中她提出了對江蘇生態環境保護的三點建議,其中首要的就是“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貫徹生態優先的可持續發展方針”。
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陳星鶯說,報告為我國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她也堅信,打造綠水青山,要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創造金山銀山,也要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而多年的綠色低碳發展建言經驗讓她認識到,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只關注某一點只能推進某一點的解決,必須要有系統化的思維,于是,她把生產方式的綠色低碳轉型作為重要關注點。
當前,我國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尚未根本轉變,資源能源利用效率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環境質量改善與經濟發展的匹配度尚有差距,生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明顯不足,綠色轉型任務依然艱巨。
陳星鶯認為,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問題,只有推動產業、能源和交通運輸結構轉型,才能真正從源頭上減少排放,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陳星鶯建議,在產業結構方面,通過實施全國性工業企業清潔化改造等,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降低排放的同時,貢獻更多優質增量。在能源結構方面,通過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在交通運輸結構方面,繼續推進“公轉鐵”“公轉水”,有序推動老舊車輛替換為新能源車輛和非道路移動機械使用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在用地結構方面,通過加強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推動空間結構逐步優化。
我國區域資源稟賦差異較大,在環境治理全流程管控過程中,現代化水平不足,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以行政控制手段為主,效果欠佳。而環境經濟政策有別于行政管制手段,具有較強激勵效果,更加注重對市場主體的內生調控,有利于激發市場主體實施環境行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生態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是推進綠色轉型發展、實現環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舉措。
陳星鶯建議國家層面加快完善與現代化相適應的環境經濟政策體系,包括研究出臺進一步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政策,建立體現生態價值和環境損害成本的資源環境價格機制,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構建資源節約利用導向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等,為地方制定具體實施辦法提供參照和指引,更好地激發各方治污減排的內生動力,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多年綠色低碳建言的經驗讓陳星鶯認識到,加大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是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的“協同”之舉,是拉動市場投資、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多贏”之策。因此,陳星鶯建議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環境基礎設施補短板計劃,引導國家政策和資金向該領域傾斜,建設適度超前、更加完備的環境基礎設施。
守得云開見月明。陳星鶯希望用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堅持,一點點推動我國綠色低碳發展不斷前行,跟上世界的腳步,讓人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