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機械與電子信息學院院長丁華鋒(資料圖片)。
乘著春風,向“新”出發。
開會宣講、走訪調研、推進校企合作……全國兩會閉幕后返回工作崗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機械與電子信息學院院長丁華鋒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
“今年全國兩會,新質生產力成為熱詞。發展新質生產力,依靠創新科技,也依靠創新人才,對高校教育提出新要求和新挑戰。我將認真學習好、傳達好、落實好全國兩會精神,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當好全國兩會精神宣講員,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3月14日,丁華鋒對記者說。
第一時間分享“精神大餐”
3月14日8時10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會上,大家充滿期待,認真聆聽兩會精神宣講。
“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給我們極大的鼓舞,深感重任在肩,未來可期。”
“總書記參加聯組會時強調,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教育對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高校是科技創新的策源地,我們要加強創新人才培養,持之以恒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推動高等教育事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雙向賦能。”
翻開記錄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丁華鋒結合履職情況,將自己在全國兩會上的所聽、所見、所感分享給大家。同時,就“新質生產力”“人才培養”等內容進行細致講解,和大家交流探討。
“ChatGPT、Sora等人工智能(AI)產物橫空出世,改變了知識生產和傳播方式,對教育領域產生深遠影響。這意味著培養數字人才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師具有批判性思考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引導學生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時代所需,發展不可被技術替代的能力。”丁華鋒說。
“加強數字技能基礎教育,打破專業壁壘,構建學科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作為機器人領域的專家學者,丁華鋒表示,要在創新上下“怎么也不為過”的功夫,聚焦突破性創新,探索新型舉國體制教育路徑,發展新質生產力,搶占新賽道、搶奪制高點,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同時,大力推進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貫通,在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上尋求突破。
“四鏈”融合推進校企合作
如何探尋教育賦能新質生產力的可行路徑,服務高質量發展,是丁華鋒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發展新質生產力壯大現代化產業體系,需要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以實現突破和補齊短板。”丁華鋒說,將根據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推動高校深化與產業界的全方位合作,以產業發展的新需求、新成果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近年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出一條校企合作、協同育人之路。
丁華鋒介紹,機械與電子信息學院目前與烽火通信等40余家企事業單位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學院還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助力培養創新能力強、實踐能力強,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兼具的新工科領軍人才。
“加強產教融合,打造全方位人才培養機制,推動人才培養模式與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丁華鋒告訴記者,兩會期間,已與同為全國政協委員的武漢依迅北斗時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付誠,就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進行交流探討,近期將前往該公司調查研究。
“機器人技術和自動化科學,在解決各種社會挑戰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比如,現有的智能除草機器人,就是利用北斗導航定位、機器人技術相結合,實現雜草精準去除,提高效率,解放人力。加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必定大有可為。”丁華鋒說。
“我將積極履職盡責,主動擔當作為,充分發揮委員作用,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中展現更大作為。”丁華鋒說。
信心在春天激蕩,力量在心中澎湃。
來源: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