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強化責任意識,練好履職本領,以務實行動和履職實效,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更好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貢獻智慧和力量。”這是民革中央專職副主席、民革江蘇省委會主委、時任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陳星鶯在江蘇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期間,專程看望民革界別、民革在其他界別的江蘇省政協委員時所作的殷殷囑托。
中共二十大報告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中共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在江蘇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開幕式上專門作了題為《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 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而團結奮斗》的講話,對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作了動員和部署。
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在江蘇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民革江蘇省委會聚焦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提交大會發言8篇和集體提案22篇,內容涵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養老服務、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醫療服務、法治營商環境、昆臺產業合作、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小學課后服務等方面。會議期間,民革界別、民革在其他界別的省政協委員以飽滿的參政議政熱情,積極發聲、竭誠建言、盡心履職,唱響了民革好聲音。
建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制造強省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要在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上繼續下功夫。江蘇當前正在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全力搶占數字經濟“關鍵賽道”,扎實推動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邁進,而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成為制造業開創未來的關鍵選擇。經過調研,民革江蘇省委會發現,江蘇省在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數字化改造工作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制約因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部分企業顧慮于轉換成本高、短期收益低、試錯風險大,實施改造的內生動力不足;二是支撐改造轉型的供給能力仍有缺口,掌握核心技術、兩化融合復合能力突出的領軍型數字化轉型服務商供給依然不足。
會上,民革江蘇省委會專職副主委奚愛國代表民革江蘇省委會作了題為《推進企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 促進江蘇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大會發言。發言建議,要增強企業轉型意識和動力,讓企業家“愿轉”;廣泛開展企業智能化數字化改造咨詢診斷服務,讓中小企業“會轉”;強化資金要素支持,讓中小企業“敢轉”。要強化轉型資源和能力供給,持續深入組織重點行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實施指南編制和迭代,推廣低成本輕量化解決方案。要加強制造業數字化數據的采集挖掘,促進制造業數據安全高效匯聚共享。要培育企業質量管理數字化核心能力,注重數字化與企業管理相融合,強化數字技術創新應用。要提升生產數字化技術創新水平,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新業態。
在汽車制造領域,智能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已成為汽車“新四化”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江蘇轉向制造強省的重要載體。目前,江蘇已建成國內覆蓋范圍最廣的車聯網基礎設施體系,集聚產業相關企業約400家,培育了“智能車輛、信息交互、基礎支撐”三個垂直產業鏈,打造了2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基地,建成省智能網聯汽車標委會,完成車聯網標準近20個,8個項目納入工信部車聯網身份認證和安全信任試點,數量居全國前列。經過調研,民革江蘇省委會認為,江蘇智能車聯網在商業運營、核心技術、政策支撐方面仍需加強引導支持,需要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集群。為此,建議實現車聯網產業商業運營落地,開展車聯網應用示范,推進數據平臺互通共享;構建全行業參與的科研綜合體,支持成立創新聯合體等創新平臺,推動交流協作、互認互通;引導產業集聚創新發展,適度超前構建道路測試、商業運營、路側基建運營、汽車安全體系、新產品應用管理辦法等相關政策體系。
聚焦“三農”,傾情服務鄉村振興
“三農”是民革參政議政的重點領域。近年來,民革江蘇省委會傾情服務鄉村振興,在種業發展、糧食安全、鄉村建設、農民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批高質量、有影響力的成果,《江蘇省“退林還耕”政策推進的困境及建議》《推進江蘇省糧食加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幾點建議》等多件提案被中共江蘇省委主要領導督辦、批示。在今年的提案和大會發言中,民革江蘇省委會有8件提案涉及“三農”領域,占比超三分之一,從地方高校賦能蘇北鄉村振興、農業保險“兜底”、高標準農田建設、特色農機化發展、鄉村建設工匠培養、傳統村落保護等方面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充分發揮資源和人才優勢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人才。2021年,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本土建設人才培育工程,加強鄉村建設工匠培訓和管理。而加強鄉村建設工匠的培訓和管理是保障農房質量安全、提升農房和村莊建設品質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民革江蘇省委會在提案《關于加強鄉村建設工匠培訓管理的建議》中指出,江蘇省部分縣(市、區)已經探索開展了鄉村建設工匠培訓管理等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并發揮了相應作用,但是,國家和省級層面缺乏制度保障,鄉村建設工匠培訓與職業技能認定聯系不緊密,鄉村建設工匠管理體系尚未建立,相應的體制性障礙和機制性缺陷亟需破解,為此,建議進一步推進鄉村建設工匠培訓,強化政策支持,支持工匠就業創業。
高標準農田建設事關糧食安全,是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措施,是提高農田畝均產量的有效手段。民革江蘇省委會在調研中發現,江蘇高標準農田建設進度不平衡,南北差距較大;建構管護機制不健全、配套不到位;農作區生態問題較為突出,農業技術人員不足,農民專業能力不強,水利、農業等專業人員嚴重匱乏,鄉鎮級技術人員更少,絕大多數農村勞動力尚未掌握現代生產技術,影響高標準農田維護和使用效率。因此,在提案《關于加強江蘇省高標準農田管護利用的建議》中提出,完善高標準農田耕地質量考核體系,建立健全運營管護機制,嚴格落實保護利用政策,對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優先實施“耕地地力提升”、化肥使用“雙減”、“凈土”等“三項工程”,吸引農業專業技術人員下沉,加強新型農民培訓。
關注“民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中共江蘇省委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部署中要求,必須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來,民革江蘇省委會在“民生”課題上不斷發力,打造健康中國發展大會參政議政品牌,助力地方經濟發展,開展“加快推動公共投資和重大項目帶動就業評估機制落地實施”課題大調研,圍繞就業、健康、保障等民生課題積極建言獻策,調研報告和建言獲得民革中央和中共江蘇省委主要領導批示并實施,取得顯著成效。在今年的提案和大會發言中,民革江蘇省委會半數以上提案關注養老、教育等“民生”課題,在參政議政中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一老一幼”關乎千家萬戶、關乎江蘇未來。在養老方面,民革江蘇省委會分別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養結合、規范醫療陪診服務、出臺江蘇省統一的長期養老護理保險政策及推廣“時間銀行”社區志愿服務互助養老模式等建言,助力養老服務。江蘇省政協委員、民革泰州市委會主委、泰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周國翠提出,要破解農村養老服務難題,需要加大農村養老服務軟硬件建設,合理統籌空置住房資源,因地制宜,科學推進財政支持的農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建設工作,不斷完善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江蘇省政協委員、民革無錫市委會副主委、無錫市錫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保海燕認為,可以推廣“時間銀行”社區志愿服務互助養老模式,建立由政府主導的“時間銀行”線上平臺,依靠數字技術,實現“時間銀行”數據的統一管理,利用區塊鏈技術可追溯與無法篡改的獨特優勢,實現“時間幣”的跨地區、跨時間通存通兌,提升社會公信力,提高民眾參與度。在教育上,民革江蘇省委會持續關注“雙減”后如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江蘇省政協委員、民革宿遷市委會主委、宿遷市審計局局長王新明表示,只有課堂改變,學生才會改變,要積極推進課堂改革,讓課堂成為立德樹人的主陣地;科學設置課程體系,優化延時服務選項;完善評價機制,加強教育督導,科學規劃普職教育體系。
唱響“文化”主旋律,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并明確要求“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會議期間,民革江蘇省委會向大會提交了《關于補足保護傳承短板做足鄉村歷史文化特色的建議》《關于加強大運河文化遺產中蘇商文化傳承保護利用的建議》等4篇提案,圍繞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做文章,唱響文化主旋律。參會委員還在大會圍繞“堅持文化自信自強,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主題舉行的聯組會議上踴躍建言、積極獻策。江蘇省政協委員、民革江蘇省委會常委、民革連云港市委會主委馬強認為,江蘇地方戲曲有昆曲、淮海戲、淮劇、錫劇等20余個劇種,非常豐富,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但當前地方傳統戲曲發展面臨困境,如受眾面變窄,作品缺乏精品、缺少時代氣息,專業院團發展步履維艱、專業人才匱乏等,建議從設施、人才、內容、項目上深入挖掘,進一步豐富文化大省的內涵。江蘇省政協委員、民革江蘇省委會常委、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馬俊亞建議,要加強鄉村歷史文化保護,不斷彰顯鄉村歷史文化特色,系統全面地保護傳承鄉村歷史文化,開展鄉村歷史文化資源普查行動,摸清家底情況;建立鄉村歷史文化振興專項資金,集聚各方英才;提煉鄉村歷史文化優秀內核品牌,做好規劃設計;保護鄉村歷史文化良好生態,推動融合發展;建立鄉村歷史文化振興評價機制,做好督查考核,全方位推進鄉村歷史文化保護。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關鍵之年。陳星鶯表示,民革江蘇省委會將把責任扛在肩上,把擔當作為自覺,把握歷史機遇、錨定目標任務、廣泛凝心聚力、勇擔光榮使命,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中展示民革新面貌、實現民革新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