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第一場“委員通道”集體采訪活動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
在回答冬奧場館賽后利用、實現場館的后奧運價值問題時,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副部長沈瑾說, 建設符合奧運標準的場館和設施,考慮賽后可持續利用是冬奧籌辦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本屆冬奧會是國際奧委會制定2020議程后第一次全面踐行這份改革文件的奧運會,可持續是標志性的理念和任務,北京冬奧會有5個主要場館是2008年夏奧的遺產,這些場館的再利用是我們場館建設的重要工作基礎,所有的場館在建設之初都同步考慮了賽時的使用和賽后利用的雙重要求,同時制訂了遺產計劃。把冰上場館改造好,把雪上場館建設好,同時創造新的雙奧遺產是我們的工作目標。
沈瑾表示,冬奧會尤其是雪上競技項目,大多為小眾項目,以跳臺滑雪為例,全世界有1000余名現役運動員,國內能跳標準臺的運動員約60人,能跳大跳臺的可能不過20人。因此,如果這些場館要僅做賽事和用于專業運動員訓練,利用率太低,場館賽后很難維持運營。所以我們在滿足競賽標準和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功能使用,同時給未來留有改造和調整的余地。
沈瑾具體舉例說,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從設計之初就考慮場館的賽后利用,除競賽外還考慮了很多其他功能,頂端的“大圓環”——頂峰俱樂部未來可用于論壇、展覽、餐飲;首鋼滑雪大跳臺“雪飛天”,場館選址結合工業遺存地改造,建成了體育主題公園,直接服務冰雪運動,帶動了首鋼的綠色轉型升級,場館沒有增加其他的功能,但賦予的文化形象已成為首都城市復興的新地標。
沈瑾說, 冬奧改變城市,我們努力為世界留下卓越的冬奧遺產 。(來源:中國體育報、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