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發展曾經靠經驗,現在主要靠技術。”全國人大代表、江西農業大學教務處處長魏洪義說,為了讓農民從單方面的經驗發展上升到一定的規模化智能化生產,今年全國兩會他的建議主要是關于在切實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背景下完善脫貧農業產業鏈,以及以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為如期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基礎。
深入基層促進現代智慧農業發展
自當選人大代表以來,魏洪義積極履職,堅持深入基層調研,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上。去年,魏洪義被江西省農業農村廳聘為蠶桑產業體系崗位專家后,帶領團隊在修水縣馬坳鎮黃溪村開展桑樹主要害蟲生態防控技術示范與推廣,使225畝示范區桑園的桑螟危害率降低33%,桑薊馬等刺吸式口器害蟲危害率降低40%以上。此外,他們還在樂安縣對48名蠶桑戶和鄉鎮農技人員進行現場培訓,指導他們線上銷售蠶桑產品,廣受農戶歡迎。
去年,為了解智慧農業在江西推進的進展,魏洪義在為期5個月的時間里,深入多個與智慧農業相關的龍頭企業進行調研。在掌握多項一手調研數據后,魏洪義建議,要建立以龍頭企業為重點,科研院所、專業合作社、農戶為單元的現代農業科研體系,吸納和整合優勢科技資源,完善科技服務體系,促進現代智慧農業的發展。
在此基礎上,魏洪義提出要提高農戶對農業物聯網技術的使用能力,完善和提升現代農業企業孵化園、種苗產業園、標準化生產示范園、農產品加工園、物流園等合理布局,提倡生態發展、綠色發展、節約發展,從而讓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為如期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基礎。
農科師生要接地氣
魏洪義有著長達30余年的一線教學經歷,在與學生相處中他發現,農科類專業課程要接地氣,農科師生更要接地氣。
從2019年開始,江西農大依托學校現有的科技創新平臺、專業人才等資源建設了7個科技小院,實現學校科技服務再升級。魏洪義介紹,專家團隊帶領科技人員(研究生)長年駐扎科技小院,深入農村和農業生產一線,與種植戶、養殖戶吃住在一起,為農戶提供技術服務和管理知識,把課題科技成果在當地進行轉化。“希望我們農科專業的學生,在全面摸清農業農村的情況下,能夠知農、愛農、強農、興農。”魏洪義說。(來源:中國江西新聞網 記者卜玉瑩)